"青"廉学堂|致青年:青春航道上的廉洁起点
发布时间:2025-09-18来源:

致青年青春航道上的廉洁起点                  

亲爱的同学们:

当你们在图书馆与先贤对话、在运动场尽情挥洒汗水、在社团以才华点亮集体时,有没有想过:应以怎样的姿态开启青春,才能行稳致远?

我见过许多动人的成长:有人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尝到创新的甜;有人在偏远山区支教,用知识照亮孩子的未来;有人在挫折中爬起,涅槃重生。但也见过令人痛心的偏离:有人因考试作弊失去诚信,有人为攀比陷入消费陷阱,有人为合群拿原则做交易,有人在信息洪流中迷失自我。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其实是价值观的试金石,悄悄塑造你未来的模样。

对我们这代青年来说,廉洁不是高高在上的道理,而是融进日常的习惯。它藏在四个关键词里:信仰、务实、担当敬畏。

 

一、坚守信仰:心中有光,脚下才稳

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年轻人容易陷入迷茫与困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保持清醒、坚定方向?信仰,正是那盏指引前路的明灯。孟子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不仅是对人格的砥砺,更是对信仰力量的深刻诠释。正如革命先烈方志敏在《清贫》中所写“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地方。”支撑他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为国为民的崇高信仰。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理想信念对个人成长和行为选择的根本性作用。

大学阶段是青年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积极参与各类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对筑牢信仰之基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们可以主动参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党史知识竞赛”“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等理论学习和文化交流活动,在思辨与碰撞中深化对真理的理解;也可以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与“重走革命路”实践研学,通过实地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足迹,增强历史认同和情感共鸣;还可以加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通过系统学习、社会调研、基层服务等形式,提升理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参加诸如“支教”“乡村振兴服务”等实践团队,也都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课堂。

通过持续的学习与实践,我们不仅能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明确人生方向,更能在实际行动中磨砺意志、修炼品格,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使信仰转化为人生旅途中的坚定力量。

二、锤炼务实:人生没有捷径,实干才是答案

大学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选择:是脚踏实地一步步积累,还是寻找捷径、急于求成?真正可持续的成长,从来都离不开务实的态度。梦想再大,也要从小事做起。

我认识一位理工科的同学,从大一入学起就坚持每天六点起床,无论是专业课学习还是实验操作,他都一丝不苟。做实验时,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数据差异,哪怕失败多次,也坚持记录、复盘、总结,从不敷衍了事。正是这种不浮躁、不敷衍的扎实态度,让他不仅收获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更一步步走到了国家级竞赛的领奖台上。他的经历印证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没有凭空而来的成功,所谓的光环,不过是实干与坚持的另一面。放眼更大的舞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饺子导演(杨宇)凭借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震撼国漫圈,但鲜有人知的是,这部电影背后是五年多的极致打磨——剧本反复修改66版,角色设计超百稿,全靠“死磕到底”的实干精神。同样,“杭州六小龙”企业家中,许多人当初正是在校园中默默积累编程与项目能力,不追求短期光环,不沉迷无效社交,最终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与行业洞察,成就了当下的事业。

相比之下,校园里也常见一些“虚功”行为:比如论文写作东拼西凑,参加活动只为“刷脸”混简历,社交目的性强流于表面。这些做法或许能短暂地获取一些资源或认可,但它们所构建的“自我”,却如沙上筑塔,经不起考验。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于真才实学——那是一切机会来临时,我们所能拿出的最硬的底气。唯有把小事做好,把知识学透,不逃避困难,我们才能在这场人生长跑中脱颖而出、实现梦想

三、强化担当:小我融入大我,时代需要你的声音

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拥有更大的舞台,意味着更重的责任。担当不是一句空话,它最终要落在日常点滴的行动之中,体现在我们每一次的选择与坚持里。

大学生而言,担当往往始于身边小事。它可以是走出课堂,更多融入实际的行动比如参与一次社区志愿服务,为老人讲解智能手机使用,陪留守儿童读一本书;也可以是加入环保社团,亲身推动垃圾分类、旧物回收等绿色行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其实都是在以真诚回馈社会,用行动传递温暖。担当也体现在我们对公共事务的真切关怀中在学生议事会上理性发声,为校园建设建言献策;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保持清醒认知和独立判断,拒绝人云亦云;甚至是在网络空间中传播理性与善意,抵制消极负能量的蔓延——这些,都是在以实际行动参与治理、推动社会向前。担当还可体现在我们勇于走入创新创业的时代浪潮借助专业所学,敏锐洞察真实的社会需求,用技术优化服务,用创意解决难题,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项目、一次初步的尝试,都是在以智慧呼应“国之大者”,把个人理想嵌入国家发展的大局。

正的担当,是将“小我”融入“大我”,在集体中实现个人价值。它意味着不因事情微小不为,不因声音微弱而沉默,也不因一时得失而斤斤计较。当我们主动选择责任,青春才会沉淀出真正的重量;当我们愿意为他人、为社会发声发力,这个时代,才会因我们而更有回响。让我们都成为那个“被需要”的人,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担当故事。

四、常怀敬畏:守住底线,才能自由航行

我们正身处一个机会与诱惑并存的时代,唯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看清诱惑背后的代价、辨明机遇之中的真假。敬畏让我们在欲望面前保持理性,在捷径面前选择正道,最终抵达的,不仅是目标的实现,更是真正的心灵自由与坚实的人格成长。

敬畏,首先体现为对纪律的恪守遵守校规校纪,不仅是对制度的基本尊重,更是自律精神的体现在大学里,有些同学因一时侥幸,使用违规电器、考试作弊、甚至参与网络刷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有毕业生因简历造假、侵犯知识产权而严重影响个人信誉。真正智慧的人,知法守法,尊重规则,行于光明之中。进而,敬畏是对道德的坚守。道德是跨越千年的尺度,默默衡量着我们的人格水准。道德体现为宿舍中的彼此尊重,而非因私利干扰他人休息;体现为学术中的诚实独立,不抄袭、不代写;也体现为网络上的理性发言,不散布谣言、不伤害他人。更重要的是对内心的良知存有敬畏。良知是独处时依然清晰的声音,是我们最终的精神法庭。是否在无人监督时依然坚持原则?是否在利益面前不违背本心?做到“慎独慎微”,于细节处修炼品性,于小事中彰显精神,才是真正的修养。比如主动归还多找的零钱,人际交往中真诚交流,即使无人赞赏也恪守承诺——这些行为皆因敬畏而生。

敬畏不是怯懦,而是清醒;不是束缚,而是底线。它我们的言行确立清晰的尺度,让我们的内心拥有坚定的准则让我们在人生的海洋中得以自由航行。


学们,你们正处在人生黄金期。愿你在青春航道上——锚定廉洁起点,以信仰为帆把准人生航向务实为桨挥洒青春汗水以担当为风鼓动前行力量以敬畏为舵守护人生航道时代长风,破万里波涛,直达光明的彼岸!

我,和所有关心你们的人,都期待着你——用奋斗、汗水、忠诚与奉献,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内心的精彩人生!

最后,祝同学们一路清澈,前程似锦,心想事成!


菜单

"青"廉学堂|致青年:青春航道上的廉洁起点
来源:发布时间:2025-09-18

致青年青春航道上的廉洁起点                  

亲爱的同学们:

当你们在图书馆与先贤对话、在运动场尽情挥洒汗水、在社团以才华点亮集体时,有没有想过:应以怎样的姿态开启青春,才能行稳致远?

我见过许多动人的成长:有人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尝到创新的甜;有人在偏远山区支教,用知识照亮孩子的未来;有人在挫折中爬起,涅槃重生。但也见过令人痛心的偏离:有人因考试作弊失去诚信,有人为攀比陷入消费陷阱,有人为合群拿原则做交易,有人在信息洪流中迷失自我。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其实是价值观的试金石,悄悄塑造你未来的模样。

对我们这代青年来说,廉洁不是高高在上的道理,而是融进日常的习惯。它藏在四个关键词里:信仰、务实、担当敬畏。

 

一、坚守信仰:心中有光,脚下才稳

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时代,年轻人容易陷入迷茫与困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保持清醒、坚定方向?信仰,正是那盏指引前路的明灯。孟子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不仅是对人格的砥砺,更是对信仰力量的深刻诠释。正如革命先烈方志敏在《清贫》中所写“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地方。”支撑他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为国为民的崇高信仰。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理想信念对个人成长和行为选择的根本性作用。

大学阶段是青年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积极参与各类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对筑牢信仰之基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们可以主动参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会”“党史知识竞赛”“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等理论学习和文化交流活动,在思辨与碰撞中深化对真理的理解;也可以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与“重走革命路”实践研学,通过实地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足迹,增强历史认同和情感共鸣;还可以加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通过系统学习、社会调研、基层服务等形式,提升理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参加诸如“支教”“乡村振兴服务”等实践团队,也都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课堂。

通过持续的学习与实践,我们不仅能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明确人生方向,更能在实际行动中磨砺意志、修炼品格,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使信仰转化为人生旅途中的坚定力量。

二、锤炼务实:人生没有捷径,实干才是答案

大学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选择:是脚踏实地一步步积累,还是寻找捷径、急于求成?真正可持续的成长,从来都离不开务实的态度。梦想再大,也要从小事做起。

我认识一位理工科的同学,从大一入学起就坚持每天六点起床,无论是专业课学习还是实验操作,他都一丝不苟。做实验时,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数据差异,哪怕失败多次,也坚持记录、复盘、总结,从不敷衍了事。正是这种不浮躁、不敷衍的扎实态度,让他不仅收获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更一步步走到了国家级竞赛的领奖台上。他的经历印证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没有凭空而来的成功,所谓的光环,不过是实干与坚持的另一面。放眼更大的舞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饺子导演(杨宇)凭借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震撼国漫圈,但鲜有人知的是,这部电影背后是五年多的极致打磨——剧本反复修改66版,角色设计超百稿,全靠“死磕到底”的实干精神。同样,“杭州六小龙”企业家中,许多人当初正是在校园中默默积累编程与项目能力,不追求短期光环,不沉迷无效社交,最终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与行业洞察,成就了当下的事业。

相比之下,校园里也常见一些“虚功”行为:比如论文写作东拼西凑,参加活动只为“刷脸”混简历,社交目的性强流于表面。这些做法或许能短暂地获取一些资源或认可,但它们所构建的“自我”,却如沙上筑塔,经不起考验。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于真才实学——那是一切机会来临时,我们所能拿出的最硬的底气。唯有把小事做好,把知识学透,不逃避困难,我们才能在这场人生长跑中脱颖而出、实现梦想

三、强化担当:小我融入大我,时代需要你的声音

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拥有更大的舞台,意味着更重的责任。担当不是一句空话,它最终要落在日常点滴的行动之中,体现在我们每一次的选择与坚持里。

大学生而言,担当往往始于身边小事。它可以是走出课堂,更多融入实际的行动比如参与一次社区志愿服务,为老人讲解智能手机使用,陪留守儿童读一本书;也可以是加入环保社团,亲身推动垃圾分类、旧物回收等绿色行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其实都是在以真诚回馈社会,用行动传递温暖。担当也体现在我们对公共事务的真切关怀中在学生议事会上理性发声,为校园建设建言献策;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保持清醒认知和独立判断,拒绝人云亦云;甚至是在网络空间中传播理性与善意,抵制消极负能量的蔓延——这些,都是在以实际行动参与治理、推动社会向前。担当还可体现在我们勇于走入创新创业的时代浪潮借助专业所学,敏锐洞察真实的社会需求,用技术优化服务,用创意解决难题,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项目、一次初步的尝试,都是在以智慧呼应“国之大者”,把个人理想嵌入国家发展的大局。

正的担当,是将“小我”融入“大我”,在集体中实现个人价值。它意味着不因事情微小不为,不因声音微弱而沉默,也不因一时得失而斤斤计较。当我们主动选择责任,青春才会沉淀出真正的重量;当我们愿意为他人、为社会发声发力,这个时代,才会因我们而更有回响。让我们都成为那个“被需要”的人,用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担当故事。

四、常怀敬畏:守住底线,才能自由航行

我们正身处一个机会与诱惑并存的时代,唯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看清诱惑背后的代价、辨明机遇之中的真假。敬畏让我们在欲望面前保持理性,在捷径面前选择正道,最终抵达的,不仅是目标的实现,更是真正的心灵自由与坚实的人格成长。

敬畏,首先体现为对纪律的恪守遵守校规校纪,不仅是对制度的基本尊重,更是自律精神的体现在大学里,有些同学因一时侥幸,使用违规电器、考试作弊、甚至参与网络刷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有毕业生因简历造假、侵犯知识产权而严重影响个人信誉。真正智慧的人,知法守法,尊重规则,行于光明之中。进而,敬畏是对道德的坚守。道德是跨越千年的尺度,默默衡量着我们的人格水准。道德体现为宿舍中的彼此尊重,而非因私利干扰他人休息;体现为学术中的诚实独立,不抄袭、不代写;也体现为网络上的理性发言,不散布谣言、不伤害他人。更重要的是对内心的良知存有敬畏。良知是独处时依然清晰的声音,是我们最终的精神法庭。是否在无人监督时依然坚持原则?是否在利益面前不违背本心?做到“慎独慎微”,于细节处修炼品性,于小事中彰显精神,才是真正的修养。比如主动归还多找的零钱,人际交往中真诚交流,即使无人赞赏也恪守承诺——这些行为皆因敬畏而生。

敬畏不是怯懦,而是清醒;不是束缚,而是底线。它我们的言行确立清晰的尺度,让我们的内心拥有坚定的准则让我们在人生的海洋中得以自由航行。


学们,你们正处在人生黄金期。愿你在青春航道上——锚定廉洁起点,以信仰为帆把准人生航向务实为桨挥洒青春汗水以担当为风鼓动前行力量以敬畏为舵守护人生航道时代长风,破万里波涛,直达光明的彼岸!

我,和所有关心你们的人,都期待着你——用奋斗、汗水、忠诚与奉献,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内心的精彩人生!

最后,祝同学们一路清澈,前程似锦,心想事成!